
你今日可能用過的致敏成份(2)
之前提及過Diazolidinyl Urea,今次會介紹它的好朋友IPBC(Iodopropynyl butylcarbamate)。 它們同為防腐劑,加起來有相輔相成的作用,但偏偏兩者都有機會致敏,可謂最佳損友。早年消委會就驗出某著名歐美牌子的保濕霜有齊兩種成分,亦在香港有售。我們需要注意什麼?
IPBC的過敏症狀包括發紅,腫脹,瘙癢等,嚴重者可發展成接觸性皮炎 。按照歐盟的規定,護膚品中最高可具有0.1%的IPBC,並須標示3歲以下兒童不得使用。但其實0.01%的IPBC已經足以刺激我們的皮膚,使我們有刺痛感,而具有敏感肌的人,所引致的刺激性反應則會更為明顯。根據2003年的貼布試驗(patch test) 研究,IPBC是新型過敏原之一。亦有研究人員指出:「隨著這種看似安全的防腐劑使用量不斷上升,IPBC誘發的接觸性過敏病例數量亦可能會有所增加。」
另外,IPBC被懷疑是一種胃腸道和肝臟毒素,並對人類生殖和發育構成風險。雖然未有足夠證據作結論,但歐盟已全面禁止它在噴霧產品的應用,以免消費者吸入。
雖然有隱憂,但畢竟每個人的皮膚接受性也不一樣,我們不鼓吹過度恐慌,立刻把某些成分納入永不取錄名單。相反地,使用新產品前可以先在皮膚較薄的位置作敏感測試,如耳背及上臂內側。我們亦建議多查看產品標籤,了解箇中成分。
和你的朋友分享
你可能喜歡的文章
訂閱Email
獲取Factiv最新資訊,保持通知
精選文章推薦
訂閱Email
獲取Factiv最新資訊,保持通知